【心灵护航】家长的无意“扫兴”,究竟有多伤人?
当你拿着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束花,她却说:“花这冤枉钱干啥,赶紧拿去退了!”
谈成一个大订单,想带父母出去“搓一顿”庆祝,他们却说:“女朋友找了吗?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
当你好不容易考了90分,拿着卷子给爸爸看,爸爸却说:“90分有什么好骄傲,隔壁的小孙可是考了96分!”
(资料图)
……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殊不知,当父母习惯性“扫兴”,孩子在这段亲子关系中不断被审视、被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尝试、选择或决定的机会,从而陷入自我怀疑,活得“纠结”和“拧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亲青帮”工作室副主任贾春梅表示,无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是亲子关系建立经营中,父母的认可和支持,才是真正的“加分项”。有时候,换个角度、换种说话方式,亲子矛盾也许就能避免发生。
妇儿驿站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课堂。
满心期待却常被“泼冷水”
前段时间,一条短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妈妈晒出14岁女儿为她准备的一桌饭菜,四菜一汤,外加水果,摆了满满一桌。不难想象,女儿为准备这一桌饭菜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妈妈非但没有表扬,反而一顿埋怨:“你给我整这么多菜,我们俩怎么吃得掉啊?”面对妈妈的责备,女孩拿着筷子默不作声,难掩失落。
一时间,众多有相似经历的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晒出自己被父母“泼冷水”的故事,小好(化名)对此也深有同感。
前不久,小好想趁着假期,与朋友一道领略新疆美景。订机票、查路线、做攻略……小好满心期待地规划自己的新疆之旅。可没想到,当她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分享这场期待已久的旅行时,却被泼了一头的冷水。
“你谈恋爱要有这么认真就好了,天天和一些不着调的朋友瞎玩!”小好的爸爸对此非常不满,马上拉下脸来,不再多说一句话。这一两年,时常被父母催恋爱、催结婚,小好都不以为意。可爸爸的这番话却深深刺痛了小好,她一时怔在原地,甚至懒得辩解,觉得和爸爸完全无法沟通。“本来对这场旅行满心期待,被他这么一说,兴致减了大半。”小好感到十分无力。
其实,这已经不是小好第一次被父母“扫兴”了。今年25岁的小好,正是喜欢打扮的年纪,她穿衣风格多变,常常被身边朋友夸奖好看。可每次小好打扮美美地准备出门,却被妈妈嫌弃“穿得不好看”。刚开始小好还会反驳两句,在心里安慰自己,认为“妈妈只是和我审美不一样”,可次数久了,小好开始感到无奈,只能呛妈妈一句:“你说不好看,那就是好看了。”
小好回忆起小时候,妈妈常会给她买新衣服、精心打扮,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变得挑剔起来,时常“扫兴”,她说的话好像一根根刺扎在小好心上,即便过去了,小好的伤口也很难抚平。
对公婆的好意不被领情
小珍(化名)夫妇平时工作比较忙,两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公公婆婆抚养。两位老人尽心尽责照顾孩子,格外辛苦,晚上也常常睡不好觉。如今,大儿子5岁,小女儿刚满1岁,孩子健康成长,可两位老人已消瘦不少。小珍十分感激二老的付出,希望可以在物质上报答他们,但每次小珍买东西回家,公公婆婆却总是“挑刺”。
超市买的蔬菜水果,品牌店买的新款秋装、新上市的甜品……每次小珍买东西回家,婆婆老是念叨她不会过日子,说这个买贵了,那个又买多了。周末带公公婆婆出去吃顿好的,吃完得到的反馈竟是“吃不来”“浪费钱”,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
“作为父母,帮你们带孩子我们乐意,不用给我们买东西的,浪费钱。”婆婆常常对小珍这么说。其实,小珍心里也明白,父母看他们工作辛苦,养孩子花销也高,就不愿意多花他们的钱,说到底是为他们着想。可每次小珍兴致冲冲地买东西回家,婆婆总这样“扫兴”,小珍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为此,小珍的丈夫时常在两人中间调和,一边劝解妈妈“应该多接受小珍的好意,不要老扫她的兴,不然以后可能会越来越疏远。有时候只要换种说话方式,小珍心里也会好受一些”。另一边,小珍夫妇也约定好,以后回家多自己带孩子,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咨询师观点
幼苗需要风霜洗礼,更需要阳光雨露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很多时候,父母的“扫兴”是无意识的行为。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大多不会有意识注意自己的言行,而是按照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养成的思维习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孩子也不例外。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打压式、权威式教育一直都是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慈母多败儿”等。时至今日,很多父母的意识和潜意识中,依然是认可或保留着这套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
对此,贾春梅表示,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孩子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接触知识、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元,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见识、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此时,如果父母再用打压式教育,就容易让孩子感到思想被约束、被否定的痛苦。
根据“扫兴式父母”平时表现,贾春梅将他们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刀子嘴豆腐心”型,看到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虽然心里明白也很开心,但嘴巴却习惯性地说出一些违心的否定、羞辱、责怪的话。二是“自我为中心”型,这类父母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心中始终认为孩子小,自己想法永远比孩子的正确,不愿意理解孩子,更不懂得欣赏孩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扫兴式父母”不断对孩子进行否认、打压教育,慢慢地,有些性格温和的孩子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就会选择关闭原先对父母敞开的心门,有意识地疏离自己的父母,性格上也可能会变得压抑、自卑;而有些性格刚烈的孩子则会选择对抗的方式,故意和父母对着干,明知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他们偏要“飞蛾扑火”式证明,最终让父母生活在后悔和痛苦中。
那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扫兴式父母”?贾春梅建议,首先要懂得理解和欣赏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学会耐心倾听。沟通是从心开始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平时多些沟通,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做的事情并不是你想要或做的结果并不如你所意时,我们也要学会看到孩子做事时表现出的优良品质,懂得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其次,学会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肯定孩子。父母们可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避免成为“生活中的差评师”,不要习惯性地否定孩子。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给予关注、赞赏、肯定和感谢的话,特别是当他们取得进步或有所成就时,要及时表达你的喜悦和赞许;面对他们的努力付出时,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诚挚的感谢。
不管多大,子女在父母的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同样渴望关爱与认可,父母不能事事打击、事事反对,要学会认同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学会鼓励孩子,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正如一棵幼苗,想要茁壮成长既要经历风霜的洗礼,也要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两者缺一不可。
标签: